色蘊
穿著、外貌、肉身、生理現象(呼吸、心跳、循環……等)
 
受蘊
身體的感受(酸、痛、癢、麻、冷、熱……等)
 
想蘊
心念、心思、想像、信念、知識……等
心之所動
行蘊
情緒狀態
正面
安祥、喜悅、快樂……
負面
憤怒、哀傷、憂鬱、孤獨……
情感反應
正面
感恩、愛戀、懷念、同情、慈悲……
負面
嫉妒、懷恨、羨慕、害怕……
識蘊
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(五識)
非恆非審、能察五塵粗相、依於意識
心的了知與辨別作用
意識
(第六識,見聞覺知心、分別心)
審而不恆、念念生滅、能審觀五塵細相及諸法塵、前五識之所依、依於意根。
末那識
(第七識,意根、我識、我執)
恆審思量、恆執為自內我、剎那不斷作主、前六識之所依、依於阿賴耶識。
本心
阿賴耶識
(第八識,佛心、真心、道心、神心、如來藏空性、心王、心海、菩提心、真如、含藏識、異熟識、涅槃本際)、無垢識(菴摩羅識、清淨識)
非因緣所生、恆而不審、不作主、不作意、不生滅心、無我我所、恆離見聞覺知、永不斷滅而無分別心、即相離相、真妄和合、三界唯心、萬法唯識、具有能藏所藏之功能體性、一切染淨之所依。(「無垢識」可另立為第九識)
如如不動之心

饒見維JianWeiR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