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我國的「身心靈健康產業」(如:瑜珈班、靜坐班、氣功班、太極班等)大致可以分成下列四種主要的推廣模式:
一、免費模式。例如,在台灣各地很多公園的清晨都有很多人免費在教太極拳、法輪功、自發功、外丹功等;很多禪修中心也有人免費在教靜坐。
二、收費模式。例如,台灣各大城市都很多人或機構在開設各種瑜珈班、氣功養生班等。救國團裡的各種瑜珈班或養生班都屬於這種模式。很多特殊的身心靈成長營或工作坊(例如:神聖舞蹈工作坊、靈性按摩工作坊、蘇菲營等)也是採用此種模式。
三、免費但自由捐獻的模式。例如,有些靜坐、禪修班或身心靈成長團體的學員在報名時不用繳費,但是學員在參加之後則自行量力捐獻,以便支持該班永續經營。
四、學員免費,但教練有講師費的模式。這種模式通常由政府機構或某種基金會贊助推廣,且提供講師費給教練,但是學員則是免費參加。台灣各大學的進修推廣部、社區大學或長青大學都有很多這類課程。
未來在推廣旋轉功時,究竟可能採用收費或免費的模式呢?其實,任何課程究竟應該收費或免費完全要看市場的供需來決定。如果某一種課程的需求很高,但是教練不多,開班收費當然沒有問題。如果需求不高,或者教練很多,就可能比較難開班收費。
旋轉功訓練班究竟應該收費或免費呢?我認為旋轉功最可能採用的是第二及第四種模式。主要的原因如下:
- 目前的旋轉功教練不多,而學習旋轉功的需求則會愈來愈多。隨著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,社會大眾愈來愈重視身心靈健康,也愈來愈重視中年人及老年人的健康與養生。此外,「中華民國癌友新生命協會」近年來已經逐漸打開旋轉功的知名度,已經愈來愈多的人注意到旋轉功在身心復健上的功效。凡此種種都讓學習旋轉功的需求有逐漸增加的趨勢。
- 初學旋轉功時需要一定的空間與場地,無法在公園裡隨便找個場地來練,此種情形類似初學瑜珈或游泳的過程,而比較不像太極拳的情形。
- 初學旋轉功時,需要按部就班、循序漸近地練習,因此需要經過一定程序的指導,此種情形類似初學游泳的過程。
- 目前旋轉功的學習機會不多,許多人基於好奇或新奇,可能願意付費學習。如果在若干年後,一般人對旋轉功的好奇心或新奇感消失了,再加上學習的機會很多,願意付費學習旋轉功的人可能會減少。然而,如果屆時旋轉功已經廣受肯定,情形又會不同。
總之,一個旋轉功教練究竟能否透過開班收費來維持生計呢?時機很重要,目前的時機已經逐漸成熟。旋轉功教練可透過開班收費來維持生計是有可能的。十年以前台灣的社會如果要推廣旋轉功可能顯得太早(一般人對旋轉功的認識太少),推廣起來很困難。若干年後旋轉功教練也許已經很多,開班收費也許就比較困難。但是,這也要看學習旋轉功的需求是否提高。也許若干年後,旋轉功已經成為一項非常普及的活動,需求很高,代表這個產業已經日漸成熟,屆時可能需要某種認證的程序才能成為旋轉功的教練,就像游泳教練的認證一般。
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在講「開班收費」好像非常商業氣息。但是,任何人透過正常的方式來維持基本的生計本來就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的。就像學校裡的老師,也是由政府贊助,才能支領薪水、維持生計(也就是由社會大眾共同付費)。旋轉功教練就像游泳教練或瑜珈教練,透過開班收費來維持生計,又能有益社會大眾的身心健康,絕對應該受到肯定,也能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。當然,就像許許多多的基層教師,我們不會期待透過擔任旋轉功教練來賺大錢,但是要透過擔任旋轉功教練來維持生計絕對有此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