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認為旋轉功最大的功效在於培養一種不受外境誘惑或干擾的能力,能臨危不亂、處變不驚、冷靜沈著、鎮定鎮靜、泰然自若。這個能力在佛學裡可以用「定力」一詞來涵括。定力這個概念已經有很多、很深入的論述。

西方人好像比較不重視「定力」這個概念。在英文裡我覺得最接近「定力」的一個字是 imperturbability ,但是這個概念在英文的學術文獻上卻很少人在研究。學術文獻上我們可以看到的關鍵詞是 calmness 和 equanimity,然而這兩個關鍵能力也不是很多人在研究,西方文明可能不是那麼重視此種能力。

有一句俗語說「心頭抓乎在,不驚樹頂做風颱」,非常能傳遞練習旋轉功時的心境。當我們在旋轉時歸於中心,就相當於「心頭抓乎在」,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天旋地轉,我們都不要怕,就不會頭暈,也可以保持平衡。所以,我覺得常常練習旋轉功可以培養一種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」的定力,這種定力對於我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有很大的助益。這也是我愈來愈喜歡旋轉功的原因。

旋轉功的另外一個強項乃是培養「收心力」,也就是把心收回來的能力。其實,「收心力」就是「歸於中心的能力」。但是,因為「歸於中心」不是一般日常用語,所以我用「收心」來簡稱。收心力強的人比較不會分心,比較能回神。


「收心力」和「定力」似乎有密切的關係。一個人如果要能處變不驚、沈著冷靜,先決條件是要先能收心。因此,培養「收心力」也有助於培養「定力」。

收心力對人類很重要,尤其是兒童。一個兒童能否收心關係到他是否能專心在功課與學習,以及學習時的成效。所以,孟子才會說: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
(語出《孟子‧告子》)」如果我們能透過旋轉功的訓練來培養兒童的「收心力」,對很多父母及老師都是一項很大的福音。也能引起教育界的重視。

「收心力」在英文裡似乎也沒有一個貼切的對應字眼。到目前為止,我找到的最接近字眼是「centering」。在運動心理學中,有些學者曾提出 "centering" 這個概念,似乎非常接近我在這裡所謂的收心力。他們認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,如果想要有傑出或卓越的表現,最重要的關鍵乃是 centering 的能力。也就是說,在一些比賽的關鍵時刻、壓力重大的時刻,運動員要能夠無懼於外在的情境,不會想太多「萬一」,不會擔心失敗,然後能把心收回到自己身上,專注在自己的身體與呼吸。他們所謂的「centering」,就是我所謂的「歸於中心」或「收心」。

當然,有關旋轉功在提昇「定力」與「收心力」方面的功效,目前只是我個人的體驗與體悟,仍然有待更嚴謹的實證研究來證實,也歡迎有興趣的同學未來投入這方面的研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饒見維JianWeiRau 的頭像
    饒見維JianWeiRau

    洄漩心旅

    饒見維JianWeiR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